抽动症,又叫抽动障碍(Tic disorders,TD),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、以肌肉抽动(肌肉不自主收缩)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。
大多起病年龄在18岁之前,4~8岁最多见,平均年龄约为6岁,在10~12岁最严重,然后逐渐减少,有些在青春后期和成年早期消退。男童较女童多见,男女比例约(3~5):1。
抽动是指突然、无目的、快速、刻板的肌肉收缩,按照抽动的肌群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,按起病时间分为短暂性抽动(<1年)和慢性抽动(>1年)。而如果同时有2种以上的运动抽动和至少1种的发声抽动则称为妥瑞综合征(Tourette Sydrome,TS),起病常超过1年,是抽动症中较严重的一种类型。
01常见的运动抽动
面部:眨眼、挑眉、耸鼻子、嘟嘴、张口、舔唇
头颈部:甩头、点头、头后仰
四肢:抬手、耸肩、抬脚、手指/脚趾动
其他:缩肚子、鼓肚子、不自主地摸某些部位/身体部位
02常见的发声抽动
清嗓子、咳嗽、尖叫、模仿动物叫声、发“啊、哒”等奇怪的声音......
抽动的症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随着时间的推移,抽动的形式和频率都可发生变化。家长往往会反映说孩子明明一开始的时候只是眨眼,后来没事了,突然又开始弄鼻子,鼻子不搞了,又出现喉咙发声音了。这是因为抽动具有多变性、不稳定性,症状时轻时重。
通常,越是情绪紧张,越是严重,情绪放松,注意力分散后就会减轻,进入睡眠后基本消失。
约半数的患儿共患一种或多种行为障碍,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症、强迫障碍、睡眠障碍、情绪障碍。
孩子确诊抽动症,父母可以怎么做?
抽动症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,与遗传因素相关,父母一方患有抽动症,则孩子的 TD 发病率亦升高。同时,TD 的起病和发展受精神心理因素、社会环境因素影响。家长可以通过行为管理方式,帮助孩子减轻TD 症状。
01培养规律作息
儿童活动量过大,作息时间不规律,导致身体过度疲劳,大脑皮层过度兴奋,则更容易加重 TD 症状,临床上常有家长反应白天的时候好好的,到了晚上尤其是快睡觉的时候症状特别明显。规律作息,协调活动与休息,劳逸结合,更利于神经功能稳定。
02调整教养方式
抽动症患者的家长常能观察到一种现象,越是批评责备,孩子的 TD 症状就越是严重。适当放松要求,以温暖、鼓励的方式养育孩子能有助缓解孩子的 TD 症状。
03健康饮食习惯
一些研究显示,TD 的发生与营养素(尤其是锌、铁)的不足可能有关,过多食用含多种添加剂的加工食物可能会抑制某些营养素的吸收。尽管未必需要额外补充这些营养素,但进食新鲜蔬果、未经过多处理的新鲜肉类更利于营养均衡。
04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
家长可以留意到 TD 儿童在玩手机、平板或看电视时出现眨眼、吸鼻子等症状的频率更高,这可能与大脑过度兴奋、神经紧张、视疲劳有关。虽然电子产品与TD的关系还不明确,但从孩子的视力发展来讲,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也是很有必要的,建议每天不超过1小时。
05帮助孩子疏导情绪
TD儿童常有焦虑、紧张情绪,甚至因无法处理情绪而出现攻击行为,关注孩子的情绪,教会他们正确处理不良情绪是十分有意义的。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仅供参考、学习、交流,不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,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。部分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,版权属原作所有,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