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很多人来讲,孤独症这个词很陌生,我们容易按字面理解的那样,认为孤独症就是表示一个人很孤独或很自闭,甚至认为孤独症孩子的某些胆小行为就是性格内向的表现,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。
有这样一个例子,家属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就诊,医生问及生活表现时,家长说,生活中胆小,连手机拍照的闪光灯都害怕,大部分时间愿意自己一个人玩,总是低着头,即使跟其他小朋友一起也是埋着头自言自语,话很多,和家人也只是偶尔有交流和对话,但是大部分时间还是喜欢独处,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。
仔细看上面的例子,孤独症和性格内向一样吗?
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。孤独症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,多见于3-5岁儿童,儿童在开始上幼儿园或小学时不说话,常被父母认为是胆小、害羞的缘故,造成患儿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医治。直到上小学以后,孩子的表现更为明显,此时才引起老师及家长的注意,而性格内向的孩子只是和外人不太亲近。
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,大部分父母白天需要上班,实际上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,孩子长期和父母疏于沟通,得不到关爱,部分孩子开始孤僻、敏感,不敢积极发言;还有的孩子不愿与同学交谈,不参加集体活动,这些典型的不合群行为,其实很可能是患上了孤独症。
孤独症患儿表现
01社交方面
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,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;与人缺乏目光接触,未能主动与人交往,分享或参与活动;在群体相处方面,模仿力较弱,未能掌握社交技巧,缺乏合作性;想象力较弱,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;对某些声音、颜色、食物或光线会产生焦躁不安或强烈的反应;对冷、热、痛楚的反应很弱,所以对危险行为缺乏警觉及适当的反应;会不断转动身体或用异常的方法探索物件,把自己沉迷在某种感官刺激中。
02发展方面
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智力发展正常,百分之七十智力发育迟缓或者智商会在七十或以下;在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平均,而且发展过程和一般儿童有差别。
03沟通方面
语言发展迟缓或有障碍、说话内容、速度及音调异常;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;可能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;由于沟通上有困难,加上未能适应转变,所以比较容易受情绪或环境因素刺激,表现冲动或有伤害性的行为。
04行为方面
在日常生活中,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,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,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;兴趣狭窄,会极度专注于某些物件,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;会抗拒某种味道,颜色或未曾吃过的食物,因而形成严重的偏食行为;会有难以入睡的情况。
专家提醒
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会伴有沟通方面的障碍,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,不会表达,就很容易哭闹。家长要多观察他们喜欢的事和物借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,帮助他们用其他方式去表达,找出其哭闹的原因,安抚他们的情绪,再采取相应对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