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抽动症 >

孩子总是频繁眨眼是怎么回事?济南儿科专家提

文章来源:济南童康儿童医院

孩子总是频繁刻板眨眼,可能不是“熊孩子”,而是生病了。开启今天的科普之前,想跟大家聊一下热播剧《陪你一起长大》中的一个小片段。大家有没有发现剧中小孩的眨眼睛、歪头等小动作非常刻板?没错!小朋友频繁且持续地眨眼、挤眼这些表现,是典型的多发性抽动症(Tourette syndrome,TS),该病最早于1885年由法国医生Georges Gilles de la Tourette报道和描述,是抽动障碍的主要亚型。

01什么是抽动障碍?

抽动障碍,是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。其临床特征为慢性、波动性、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,严重时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。通常抽动是一种突然发生的、快速的、反复出现的、无明显目的的、非节律性的、不可克制的运动/发声。目前报道:约5%~20%的学龄儿童曾有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史,慢性抽动障碍在儿童少年期的患病率为1%~2%,男孩发病率较女孩约高3倍。

02抽动障碍病因是什么?

抽动障碍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。其病因复杂,多是遗传因素、神经递质、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。

1、遗传因素:通过对抽动症患者及家族成员的研究发现,短暂性抽动具有家族聚集性,同一家族中抽动障碍的发生率约为 40%~50%,提示TS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。

2、神经递质:抽动症的发生与中枢神经递质多巴胺、5-羟色胺、去甲肾上腺素(NE)及氨基酸等的失衡有关。

3、脑器质性因素:①约50%~60%的患儿存在非特异脑电图异常;②少数患儿存在头颅CT的异常,如脑萎缩; ③部分患儿存在左侧基底节缩小及胼胝体减小,提示患儿可能存在皮质-纹状体-丘脑-皮质通路的异常和脑的侧化异常;④PET研究提示患儿存在双侧基底节、额叶皮质、颞叶的代谢过度。

4、社会心理因素:早期研究表明,抽动症与患者的心理状况密切相关。家庭因素是导致抽动症发病的高危因素;大多数患儿存在父母家教过严和偏离常态的干涉管制教育,刺激儿童出现焦虑、紧张、恐惧,患儿大都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。总之,情绪忧伤、激动、惊吓过度、紧张等心理因素的刺激均可能导致抽动症发病。

03抽动障碍能治好吗?

经专家研究:与放弃治疗患者相比,经治患者可以有效的控制抽动发作频率,患者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活动较治疗前明显好转,对日后健全的人格养成帮助极大。故一旦确诊此病,建议患者积极治疗。

04如何治疗抽动障碍?

既然抽动障碍对儿童的影响这么大,那怎么样治疗呢?常见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。

1、药物治疗:家长在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症状时,应立即带孩子到儿童发育行为科进行诊治,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。

2、心理行为治疗:心理行为治疗是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,改善抽动症患儿的自卑、不自信等问题,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,起辅助作用,目标在于改善抽动障碍,干预共患病、改善社会功能。

温馨提示: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挤眉弄眼、发出怪叫等情况,千万不要把它简单地当成是孩子调皮,而漠不关心或责骂而耽误治疗。这些表现如果持续数月以上,就要警惕抽动症。及时诊断,才能及时治疗,才能早点帮孩子摆脱抽动症的折磨。

济南童康儿童医院医护人员,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,为了方便来院就诊患者治疗,特别开通“线上问诊”提供问诊服务,方法:点击最底部“预约挂号”即可问诊。

  • 预约挂号在线咨询
  • 有问必答医生排班
  • 来院路线
Planets